2016年7月8日 星期五

如何處理小孩的暗黑情緒 by Teiko

好吧,這個東西我原本只想一句話帶過,就是「要處理小孩的黑暗情緒前,要先能處理自己的黑情緒」然後就結束了。


但覺得好像觀眾會把碗敲破,所以就想多寫一點好了。

不過這個主題已經寫過很多次了,所以請容我引用一下,我以前寫的文章,總之,我覺得每個人都得先發展自我覺察的能力。

自我覺察的能力是什麼,是要先能夠感覺自己的感覺,描述自己的想法,想法背後有感受、有情緒,會引發自己更多的想法


所以,當我們要處理黑暗情緒的第一步,要有自我覺察的能力是要看清楚自己的心情


我們可以這樣練習,問問自己「我現在的情緒感受是什麼?」然後進一步練習,問問自己「這樣的感受讓我回想到什麼樣的相關經驗?」「這個經驗還有沒有帶來其他的感受呢?」「我喜歡的是什麼?」「不喜歡的又是什麼呢?」這些是情緒覺察的練習。


不過,每個人都有情緒,有些情緒是正向的、有些情緒是負向的,在我們的社會文化中,正向的情緒是較能表達的,負向的情緒往往是被要求要隱藏壓抑的,例如:很多人都喜歡說「男孩子不要哭」或是「要勇敢」,這都會造成很多人習慣把難過、害怕等感覺隱藏。還有像是嫉妒、嫌惡等情緒,在道德上面社會難以接受(尤其以華人社會更是如此),都很容易被隱藏。


所以,第二步當然是,看到黑暗的情緒時,要怎麼接納它,讓它得以被抒發


我們可以問問看自己,為什麼會有這個情緒?這個情緒讓自己聯想到什麼生命中的經驗?

情緒本身是中性的,沒有所謂的對和錯,應該或不應該,情緒的確會引發的行為,所以是那個引發的行為是否為社會秩序能夠接受的行為。

但我們傷心時,會希望眼淚是能夠被允許的發現,我們會嫉妒,會希望自己理解那個嫉妒背後的心情,或許是對某些渴望的失落,需要一段時間的消化和調適,我們會憤怒,憤怒需要得到理解。這是一種同理的能力,只是同理別人前,自己先得練習同理自己。舉例來說,一個對自己嚴格的人,也是很難寬以待人的。因此,一個人的悲傷如果沒有被自己涵融接納,他也很難去承接別人的。

所以回到問題本身,要如何處理孩子的黑暗情緒,那得先經歷你自己擁抱了你自己那些不能被接納的情緒。你處理你孩子的情緒的方式,也會透露出你如何處理自己內在的黑暗情緒。


2016年7月7日 星期四

小孩天生就無能?? by Dean

現在越來越多小朋友,一有問題就丟出來要人家解決,不經過太多思考。
若是答案不對,就推說是別人告訴他的,
不然就是先說你沒教,反正都跟自己沒關係。


至少有兩種可能:

第一種是從環境學習。
父母親當中有一個就是善於推託,本身在口舌上下足了工夫,
而孩子從小就這樣聽著、看著,
久而久之,孩子也就學了起來,慢慢越來越油膩。

第二種則是惡性循環。
從一開始的最初的小小無能 - 然後被責怪、打壓 -
開始想閃躲甚至壓力太大就無能迷惘- 父母只好幫他解決。
而問題只會一再發生,假如還是學不會,那就會陷入這種循環!
久而久之這些孩子因為受到太多的責怪,所以把腦袋專注在閃躲,
至於問題呢?反正不要是我的就好!

而這類孩子的家長則會越來越疲憊,
因為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永遠無法提升,
父母只好漸漸地變成直升機,總是急忙地飛到事故現場,
不僅事情做不完,孩子也教不好...

我想問題是出在於當孩子犯錯時,我們給予的態度,

而這部份如果拿捏得好,
那就可以從『一起解決』轉向『他自己幫自己解決』了!

聽起來好像很簡單,但有耐心和熱忱還真不簡單...
說到底教育也是門修身養性的課題,
畢竟成果是很難在短時間內看到的。

總之我的想法很簡單,小朋友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。
而"負責"這種事情越早開始越好,
需經由從小地方開始累積,才能慢慢的學會爬起來,
這才是長大的不二法門。

爸媽該如何罵小孩呢???!!! by Teiko

因為有人要我寫寫該怎麼罵小孩,所以我就說了。
小孩年紀小,闖禍了本來就該罵。



(咦~教養書沒寫這個~因為寫書的大人大概都被小時候亂罵一通的大人嚇壞了啦.......)

在小孩成長的歷程裡本來就該給框架,有天有地,才知道該依循什麼秩序過生活,有一個合理健康的生活節奏,小孩反而是有安全感的。

不過,老杯老木在罵人前請檢視一下自己的狀態:


1. 夠清醒
(不要在發狂時候罵,這樣小鬼只記得你發狂不記得你到底在教他什麼。)

2.確定一下是合理的
(但這個要求有點難,因為如果老杯老木覺得自己的潔癖或是噪音容忍度過低是合理的...就...GG了...)

3. 綜觀以上,好像有點難,所以希望老杯老木先感受一下自己心跳血壓還算平穩才罵
(所以要罵人時,千萬不要等到極端不爽才罵,要一點點不爽就罵)


好,第二個步驟是要理直氣壯、中氣十足、簡潔扼要,就像在公車上有人踩到你的腳很用力你會怎麼說?你一定會清楚簡單地說:「嘿!你踩到我的腳了!」

對,記住這個原則!舉凡小孩沒收玩具、不肯洗澡、早上賴床、沒寫功課、打架,都記得用飽滿的丹田發聲,嚴肅地說:「收玩具!」「快點起床!」「去洗澡!」「分開!不准打架」

其餘廢話不用多說,效用就十足了。記得夠大聲,臉色夠差,眼光銳利。


有些老杯老木很擔心小孩受到傷害,啊~你們也當過小孩,沒那麼容易的啦,更何況如果是他們真的做錯事、破壞界線,你們老杯老木只是很合理地提醒他們~你們也知道會受傷的往往是讓人嚇破膽的情緒,例如:惡狠狠地毒打、用恐嚇拋棄的語言或行為、數落小孩沒有救、踐踏小孩自尊的語言...等等等...去看一下電視,很多示範嘿。
(下次特別寫篇有毒的黑暗情緒可能的形成脈絡好了...)

壓抑的情緒久了就會扭曲,大爆發的時候就會有很多哀怨或是憤怒的表達,失控的大暴走所出現的表達才是真正傷害人的話語或行為。就像垃圾變臭一樣,所以適當的能量發洩或界線提醒是重要的,歡迎杯木練習一下如何罵小孩。